我们专注攀枝花网站设计 攀枝花网站制作 攀枝花网站建设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服务热线:400-028-6601

网站建设知识

十年网站开发经验 + 多家企业客户 + 靠谱的建站团队

量身定制 + 运营维护+专业推广+无忧售后,网站问题一站解决

利用C++11原子量如何实现自旋锁详解

一、自旋锁

十载的弓长岭网站建设经验,针对设计、前端、开发、售后、文案、推广等六对一服务,响应快,48小时及时工作处理。营销型网站的优势是能够根据用户设备显示端的尺寸不同,自动调整弓长岭建站的显示方式,使网站能够适用不同显示终端,在浏览器中调整网站的宽度,无论在任何一种浏览器上浏览网站,都能展现优雅布局与设计,从而大程度地提升浏览体验。成都创新互联从事“弓长岭网站设计”,“弓长岭网站推广”以来,每个客户项目都认真落实执行。

自旋锁是一种基础的同步原语,用于保障对共享数据的互斥访问。与互斥锁的相比,在获取锁失败的时候不会使得线程阻塞而是一直自旋尝试获取锁。当线程等待自旋锁的时候,CPU不能做其他事情,而是一直处于轮询忙等的状态。自旋锁主要适用于被持有时间短,线程不希望在重新调度上花过多时间的情况。实际上许多其他类型的锁在底层使用了自旋锁实现,例如多数互斥锁在试图获取锁的时候会先自旋一小段时间,然后才会休眠。如果在持锁时间很长的场景下使用自旋锁,则会导致CPU在这个线程的时间片用尽之前一直消耗在无意义的忙等上,造成计算资源的浪费。

使用自旋锁时要注意:

由于自旋时不释放CPU,因而持有自旋锁的线程应该尽快释放自旋锁,否则等待该自旋锁的线程会一直在哪里自旋,这就会浪费CPU时间。

持有自旋锁的线程在sleep之前应该释放自旋锁以便其他咸亨可以获得该自旋锁

二、CAS操作实现自旋锁

CAS(Compare and Swap),即比较并替换,实现并发算法时常用到的一种技术,这种操作提供了硬件级别的原子操作(通过锁总线的方式)。CAS操作的原型可以认为是:

bool CAS(V, A, B)

其中V代表内存中的变量,A代表期待的值,B表示新值。当V的值与A相等时,将V与B的值交换。逻辑上可以用下面的伪代码表示:

bool CAS(V, A, B)
{
 if (V == A)
 {
 swap(V, B);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需要强调的是上面的操作是原子的,要么不做,要么全部完成。

那么已经拥有CAS操作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一个自旋锁呢?首先回忆自旋锁的用途,本质上我们是希望能够让一个线程在不满足进入临界区的条件时,不停的忙等轮询,直到可以运行的时候再继续(进入临界区)执行。那么,我们可能自然的想到使用一个bool变量来表示是否可以进入临界区,例如以下面的伪代码的逻辑:

while(flag == true);
flag = true;
/*
do something ...
*/
flag = false;
 ...

这样做的直观想法是当flag为true的时候表示已经有线程处于临界区内,只有当flag为fasle时才能进入,而在进入的时候立即将flag置为true。但是这样做明显存在一个问题,判断flag为false和设置flag为true并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可能出现类似下面这样的时序, 假设最初flag为false:

stepthread 1thread 2
1while(flag == true);
2while(flag == true);
3flag = true
4flag = true
5do somethingdo something
6flag = false
7flag = false

step是虚构的步骤,do something为一系列指令,这里写在一起表示并发执行。这里可以看出由于thread1读取判断flag的值与修改flag的值是两个独立的操作,中间插入了thread2的判断操作,最终使得有两个线程同时进入了临界区,这与我们的期望相悖。那么如何解决呢?如果能将读取判断与修改的操作合二为一,变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那么自然就不可能出现这种交错的场景。对于这样一个整体操作,我们希望它能读取内存中变量的值,并且当其等于特定值的时候,修改它为我们需要的另一个值。嗯......没错,这样我们就得到了CAS操作。

现在可以重新修改我们的同步方式,不停的进行期望flag为false的CAS操作 CAS(flag, flase, b) (这里b为true),直到其返回成功为止,再进行临界区中的操作,离开临界区时将flag置为false。

b = true;
while(!CAS(flag, false, b));
//do something
flag = false;

现在,判断操作与写入操作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当一个线程的CAS操作成功的时候会阻止其他线程进入临界区,到达互斥访问的目的。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使用CAS操作来解决临界区的互斥访问的问题了,但是如果每次都这样写一遍实在太过麻烦,因此可以进行一些封装使得使用更加方便,也就是说...可以封装成自旋锁。我们可以用一个类来表示,将一个bool值作为类的数据成员,同时将CAS操作和赋值操作作为其成员函数,CAS操作其实就是加锁操作,而后面的赋值操作就是解锁操作。

三、用C++原子量实现

按照上面的思路,接下来用 C++ 11 引入标准库的原子量来实现一个自旋锁并且进行测试。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bool值来表示锁的状态,这里直接使用标准库中的原子量 atomic (C++ 11的原子量可以参考:https://www.jb51.net/article/141896.htm ,在我的平台(Cygwin64、GCC7.3)上 atomic 的成员函数is_lock_free()返回值为true,是无锁的实现(如果内部使用了锁来实现的话那还叫什么自旋锁 = =)。实际上在大多数平台上 atomic 都是无锁的,如果不确定的话也可以使用C++标准规定必须为无锁实现的atomic_flag。

接下来,我们需要两个原子操作,CAS和赋值,C++11标准库在原子量的成员函数中直接提供了这两个操作。

//CAS
std::atomic::compare_exchange_weak( T& expected, T desired,
     std::memory_order order =
     std::memory_order_seq_cst ),
     
std::atomic::compare_exchange_strong( T& expected, T desired,
     std::memory_order order =
     std::memory_order_seq_cst )
//赋值
void store( T desired, std::memory_order order = std::memory_order_seq_cst )

compare_exchange_weak 与 compare_exchange_strong 主要的区别在于内存中的值与expected相等的时候,CAS操作是否一定能成功,compare_exchange_weak有概率会返回失败,而compare_exchange_strong则一定会成功。因此,compare_exchange_weak必须与循环搭配使用来保证在失败的时候重试CAS操作。得到的好处是在某些平台上compare_exchange_weak性能更好。按照上面的模型,我们本来就要和while搭配使用,可以使用compare_exchange_weak。最后内存序的选择没有特殊需求直接使用默认的std::memory_order_seq_cst。而赋值操作非常简单直接,这个调用一定会成功(只是赋值而已 = =),没有返回值。

实现代码非常短,下面是源代码:

#include 

class SpinLock {

public:
 SpinLock() : flag_(false)
 {}

 void lock()
 {
 bool expect = false;
 while (!flag_.compare_exchange_weak(expect, true))
 {
  //这里一定要将expect复原,执行失败时expect结果是未定的
  expect = false;
 }
 }

 void unlock()
 {
 flag_.store(false);
 }

private:
 std::atomic flag_;
};

如上面所说,lock操作不停的尝试CAS操作直到成功为止,unlock操作则将bool标志位复原。使用方式如下:

SpinLock myLock;
myLock.lock();

//do something

myLock.unlock();

接下来,我们进行正确性测试,以经典的i++ 问题为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自旋锁类定义
class SpinLock {

public:
 SpinLock() : flag_(false)
 {}

 void lock()
 {
 bool expect = false;
 while (!flag_.compare_exchange_weak(expect, true))
 {
  expect = false;
 }
 }

 void unlock()
 {
 flag_.store(false);
 }

private:
 std::atomic flag_;
};

//每个线程自增次数
const int kIncNum = 1000000;
//线程数
const int kWorkerNum = 10;
//自增计数器
int count = 0;
//自旋锁
SpinLock spinLock;
//每个线程的工作函数
void IncCounter()
{
 for (int i = 0; i < kIncNum; ++i)
 {
 spinLock.lock();
 count++;
 spinLock.unlock();
 }
}

int main()
{
 std::vector workers;
 std::cout << "SpinLock inc MyTest start" << std::endl;
 count = 0;

 std::cout << "start " << kWorkerNum << " workers_" << "every worker inc " << kIncNum << std::endl;
 std::cout << "count_: " << count << std::endl;
 //创建10个工作线程进行自增操作
 for (int i = 0; i < kWorkerNum; ++i)
 workers.push_back(std::move(std::thread(IncCounter)));

 for (auto it = workers.begin(); it != workers.end(); it++)
 it->join();

 std::cout << "workers_ end" << std::endl;
 std::cout << "count_: " << count << std::endl;
 //验证结果
 if (count == kIncNum * kWorkerNum)
 {
 std::cout << "SpinLock inc MyTest passed" << std::endl;
 return true;
 }
 else
 {
 std::cout << "SpinLock inc MyTest failed" << std::endl;
 return false;
 }

 return 0;
}

上面的代码中创建了10个线程对共享的全局变量count分别进行一百万次++操作,然后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最终执行的输出为:

SpinLock inc MyTest start
start 10 workers_every worker inc 1000000
count_: 0
workers_ end
count_: 10000000
SpinLock inc MyTest passed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我们实现的自旋锁起到了保护临界区(这里就是i++ )的作用,count最后的值等于每个线程执行自增的数目之和。作为对比,可以去掉IncCounter中的加锁解锁操作:

void IncCounter()
{
 for (int i = 0; i < kIncNum; ++i)
 {
 //spinLock.lock();
 count++;
 //spinLock.unlock();
 }
}

执行后的输出为:

SpinLock inc MyTest start
start 10 workers_every worker inc 1000000
count_: 0
workers_ end
count_: 7254522
SpinLock inc MyTest failed

结果由于多个线程同时执行 i++ 造成结果错误。

到这里,我们就通过 C++ 11的原子量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自旋锁。这里只是对C++原子量的一个小使用,无论是自旋锁本身还是原子量都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总结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创新互联的支持。


网站标题:利用C++11原子量如何实现自旋锁详解
网页路径:http://mswzjz.cn/article/ihgsed.html

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