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网站开发经验 + 多家企业客户 + 靠谱的建站团队
量身定制 + 运营维护+专业推广+无忧售后,网站问题一站解决
现在全链路越来越火,各大厂商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全链路压测测试方案。特别是针对全链路压测流量模型,各家方案都有所不同。最近我看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有一些感悟。分享给大家。
创新互联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成都网站建设、成都网站设计与策划设计,福安网站建设哪家好?创新互联公司做网站,专注于网站建设十载,网设计领域的专业建站公司;建站业务涵盖:福安等地区。福安做网站价格咨询:18980820575
全链路压测流量模型的梳理呢,这里就先不讲了,各家公司自有司情在。因为主要是全链路压测模型的实现,其实实现也对应了流量模型的梳理结果。
业界常用的三种方一种:是基于业务模型的实现,一种是基于真实流量的录制回放,最后一种是灰度分流。
这个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式。首先要对公司业务模型进行梳理,也就是说对公司的业务链路进行梳理。这里的业务链路可能会比较复杂,不是像很多案例中到的了就非常流行畅的一条链路,中间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支路。如果图图形化展示的话,某一条链路应该就是一个树形结构。树形结构的开始是用户的入口页一般就是入口页面的登陆,或者说是首页接口。树形结构的右侧是用户的出口,这里根据业务模型不同,用户的出口会非常的多,所以大多数来时候来讲,这就是一个分叉的树形结构。
要对这样的流量模型进行实现。是比较困难的。首先要梳理出这样的业务模型,就不太容易,再加上接口的相互调用啊,数据之间的相互依赖又可能是复杂程度增加一个量级。所以一般的实现方式就是做归拢。将比较复杂的树形结构简单化,或者干脆将以个业务联络分解成n个列有链路。然后分别实现。最终将流量汇聚,就变成了整个业务链路的流量模型实现。
在业务模型实现这个方向,各家都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啊,基本上就分为工具以及脚本实现。我自己不怎么用工具做过接口的性能测试,全都是使用java和groovy脚本去实现的。首先,我会实现一个基于接口的业务测试框架,将每一个接口封装成一个方法。接口的参数即是这个方法的参数。然后将每一个用户封装成一个对象。将用户的各种信息变成这个对象的属性。然后用户在请求不同的接口的时候对用户的属性进行赋值这样就达到了一个参数传递的目的。然后通过调用不同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实现对不同接口的请求。通过控制参数或者说接口请求的频率,我们就可以达到控制当前用户。在整个业务链的走向。
基于流量录制和回放,这个是最容易实现的方式。也是最容易贴近真实情况的方式。哦,我接触到的主要有一个回放模型,就是用golang语言写的goreply。go语言的性能是非常好的,用于性能测试足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在原生引擎的基础上做一些封装。然后对对业务进行一些兼容,最主要的还是适配流量来源。通常流量的来源是通过日志文件来获取的,但是我看行业内也有通过一些固定的流量存储分析引擎去完成。这里的技术我不是太熟,也就不多分享啦。
我觉得基于流量录制回放这种模式有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流量的不可见性。一般来说,录制流量会非常大。介于几十万上百万之间。这么规模大的流量,是很难对他进行可视化的。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一些请求量非常小的接口。录制的时候可能会录丢。还有一种就是录制流量的时间范围不会太广。那么录制出来的流量文件只能反映录制时的流量模型,并不能反映其他录制时间段的流量模型。如果某个服务的流量是根据时间变化的。那么就需要对多个时间段都录制流量,然后进行合并。由于流量的不可见性,所以对流量的模型进行分析,就会显得比较麻烦。
这是我在某个会议上看到大佬分享的一个方案。灰度大家听的可能比较多的是灰度发布。就是将服务或者app更新范围限制在某些一批人,或者说某个地理范围。这里讲的灰度分流,其实核心上差不多,就是将线上的一部分流量转到某些机器上。以实现对这些机器所在服务的一些压测。这种方案。基于线上流量完成,所以几乎不需要测试。投入过多的资源进行开发实现。这种方案有点儿基于业务模型和基于流量录制取了一个中间态。既能保证流量的真实有效性。又可以避免开发测试脚本带来的负担。
这种方式对于公司的架构,主或者说是分流的实现来说,技术难度是比较高的。因为他用的全都是用户的真实数据,所以一旦出现问题的话,这个问题影响范围不太可控,而且比较严重。对于接收灰度分流流量的机器来说,压测流量完全真实。但是他也无法避免基于流量录制,回放同样的问题。就是流量的不可见性以及流量与时间可能存在于一个关联关系并不是线性的。甚至这一点流量的灰度分流还不如流量的录制与回放。我想这也是。我身边接触到的公司,都没有采用这种方案的原因吧。
基本设计思路:
类型转换、类型断言、动态派发。iface,eface。
反射对象具有的方法:
编译优化:
内部实现:
实现 Context 接口有以下几个类型(空实现就忽略了):
互斥锁的控制逻辑:
设计思路:
(以上为写被读阻塞,下面是读被写阻塞)
总结,读写锁的设计还是非常巧妙的:
设计思路:
WaitGroup 有三个暴露的函数:
部件:
设计思路:
结构:
Once 只暴露了一个方法:
实现:
三个关键点:
细节:
让多协程任务的开始执行时间可控(按顺序或归一)。(Context 是控制结束时间)
设计思路: 通过一个锁和内置的 notifyList 队列实现,Wait() 会生成票据,并将等待协程信息加入链表中,等待控制协程中发送信号通知一个(Signal())或所有(Boardcast())等待者(内部实现是通过票据通知的)来控制协程解除阻塞。
暴露四个函数:
实现细节:
部件:
包: golang.org/x/sync/errgroup
作用:开启 func() error 函数签名的协程,在同 Group 下协程并发执行过程并收集首次 err 错误。通过 Context 的传入,还可以控制在首次 err 出现时就终止组内各协程。
设计思路:
结构:
暴露的方法:
实现细节:
注意问题:
包: "golang.org/x/sync/semaphore"
作用:排队借资源(如钱,有借有还)的一种场景。此包相当于对底层信号量的一种暴露。
设计思路:有一定数量的资源 Weight,每一个 waiter 携带一个 channel 和要借的数量 n。通过队列排队执行借贷。
结构:
暴露方法:
细节:
部件:
细节:
包: "golang.org/x/sync/singleflight"
作用:防击穿。瞬时的相同请求只调用一次,response 被所有相同请求共享。
设计思路:按请求的 key 分组(一个 *call 是一个组,用 map 映射存储组),每个组只进行一次访问,组内每个协程会获得对应结果的一个拷贝。
结构:
逻辑:
细节:
部件:
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使用go语言的好处: go语言的设计是务实的, go在针对并发上进行了优化, 并且支持大规模高并发, 又由于单一的码格式, 相比于其他语言更具有可读性, 在垃圾回收上比java和Python更有效, 因为他是和程序同时执行的.
1. 进程, 线程, 协程的区别, 协程的优势
2. 讲一下GMP模型(重点)
3. Go的GC, 混合写屏障(重点)
4. go的Slice和数组的区别, slice的扩容原理(重点)
5. 讲一下channel,实现原理(重点)
6. 讲一下Go的Map的实现原理, 是否线程安全, 如何实现安全(重点)
7. new 和 make 的区别
8. 说一下内存逃逸
9. 函数传指针和传值有什么区别
10. goroutine之间的通信方式
11. 测试是怎么做的(单元测试, 压力测试)
12. 堆和栈的区别
语料库文件以特殊格式编码。这是种子语料库和生成语料库的相同格式。
下面是一个语料库文件的例子:
第一行用于通知模糊引擎文件的编码版本。虽然目前没有计划未来版本的编码格式,但设计必须支持这种可能性。
下面的每一行都是构成语料库条目的值,如果需要,可以直接复制到 Go 代码中。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在 a []byte后跟一个int64。这些类型必须按顺序与模糊测试参数完全匹配。这些类型的模糊目标如下所示:
指定您自己的种子语料库值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该 (*testing.F).Add方法。在上面的示例中,它看起来像这样:
但是,您可能有较大的二进制文件,您不希望将其作为代码复制到您的测试中,而是作为单独的种子语料库条目保留在 testdata/fuzz/{FuzzTestName} 目录中。golang.org/x/tools/cmd/file2fuzz 上的file2fuzz工具可用于将这些二进制文件转换为为[]byte.
要使用此工具:
语料库条目:语料库 中的一个输入,可以在模糊测试时使用。这可以是特殊格式的文件,也可以是对 (*testing.F).Add。
覆盖指导: 一种模糊测试方法,它使用代码覆盖范围的扩展来确定哪些语料库条目值得保留以备将来使用。
失败的输入:失败的输入是一个语料库条目,当针对 模糊目标运行时会导致错误或恐慌。
fuzz target: 模糊测试的目标功能,在模糊测试时对语料库条目和生成的值执行。它通过将函数传递给 (*testing.F).Fuzz实现。
fuzz test: 测试文件中的一个被命名为func FuzzXxx(*testing.F)的函数,可用于模糊测试。
fuzzing: 一种自动化测试,它不断地操纵程序的输入,以发现代码可能容易受到的错误或漏洞等问题。
fuzzing arguments: 将传递给 模糊测试目标的参数,并由mutator进行变异。
fuzzing engine: 一个管理fuzzing的工具,包括维护语料库、调用mutator、识别新的覆盖率和报告失败。
生成的语料库: 由模糊引擎随时间维护的语料库,同时模糊测试以跟踪进度。它存储在$GOCACHE/fuzz 中。这些条目仅在模糊测试时使用。
mutator: 一种在模糊测试时使用的工具,它在将语料库条目传递给模糊目标之前随机操作它们。
package: 同一目录下编译在一起的源文件的集合。
种子语料库: 用户提供的用于模糊测试的语料库,可用于指导模糊引擎。它由 f.Add 在模糊测试中调用提供的语料库条目以及包内 testdata/fuzz/{FuzzTestName} 目录中的文件组成。这些条目默认使用go test运行,无论是否进行模糊测试。
测试文件: 格式为 xxx_test.go 的文件,可能包含测试、基准、示例和模糊测试。
漏洞: 代码中的安全敏感漏洞,可以被攻击者利用。
之前写过了Go语言gorm框架MySQL实践,其中对gorm框架在操作MySQL的各种基础实践,下面分享一下如何使用gorm框架对MySQL直接进行性能测试的简单实践。
这里我使用了一个原始的Go语言版本的 FunTester 测试框架,现在只有一个基本的方法,实在是因为Go语言特性太强了。框架设计的主要思路之一就是利用Go语言的闭包和方法参数特性,将一个 func() 当做性能测试的主题,通过不断运行这个 func() 来实现性能测试。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思路就是运行一个多线程任务类,类似 Java 版本的 com.funtester.base.constaint.ThreadBase 抽象类,这样可以设置一些类的属性,绑定一些测试资源,适配更多的测试场景。
下面演示select的性能测试,这里我用了随机ID查询的场景。
这里我使用从35开始递增的ID进行删除。
这里使用了select的用例部分,随机ID,然后更新name字段,随机10个长度的字符串。
这里用到了 FunTester 字段都是随机生成。
到这里可以看出,性能测试框架用到的都是gorm框架的基础API使用,这里MySQL连接池的管理工作完全交给了gorm框架完成,看资料说非常牛逼,我们只需要设置几个参数。这个使用体现很像 HttpClient 设置 HTTP 连接池类似,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优秀的框架使用起来都是非常简单的。
PS:关于gorm的基础使用的请参考上一期的文章Go语言gorm框架MySQL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