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网站开发经验 + 多家企业客户 + 靠谱的建站团队
量身定制 + 运营维护+专业推广+无忧售后,网站问题一站解决
建立失活反应动力学模型:绝大多数化学反应并不是按化学计量式一步完成的,而是由多个具有一定程序的基元反应所构成。反应进行的这种实际历程称反应机理。
十年的恭城网站建设经验,针对设计、前端、开发、售后、文案、推广等六对一服务,响应快,48小时及时工作处理。全网整合营销推广的优势是能够根据用户设备显示端的尺寸不同,自动调整恭城建站的显示方式,使网站能够适用不同显示终端,在浏览器中调整网站的宽度,无论在任何一种浏览器上浏览网站,都能展现优雅布局与设计,从而大程度地提升浏览体验。成都创新互联从事“恭城网站设计”,“恭城网站推广”以来,每个客户项目都认真落实执行。
一般说来,化学家着重研究的是反应机理,并力图根据基元反应速率的理论计算来预测整个反应的动力学规律。化学反应工程工作者则主要通过实验测定,来确定反应物系中各组分浓度和温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以满足反应过程开发和反应器设计的需要。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ri为反应物系中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区内某一组分i的反应量,可表示为:反应区体积可以采用反应物系体积、催化剂质量或相界面面积等,视需要而定。同一反应物系中,不同组分的反应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服从化学计量学的规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反应动力学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⒈平均速度
V平=s/t(定义式)
⒉有用推论
Vt²-Vo²=2as
⒊中间时刻速度
Vt/₂=V平=(Vt+Vo)/2
⒋末速度Vt=Vo+at
⒌中间位置速度
Vs/₂=[(Vo²+Vt²)/2]½
⒍位移
s=V平t=Vot+½at²=½(Vt-Vo)t
⒎加速度
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则a0(加速);反向则a0(减速)〕
⒏实验用推论
Δs=aT²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⒐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度(Vo)——m/s;
加速度(a)——m/s²;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
1m/s=⒊6km/h。
【注意】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
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⒈初速度Vo=0
⒉末速度Vt=gt
⒊下落高度
h=½gt²(从Vo位置向下计算)
⒋推论Vt²=2gh
【注意】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⒐8m/s²≈10m/s²(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⒈位移s=Vot–½gt²
⒉末速度Vt=Vo–gt (g≈⒐8m/s²≈10m/s²)
⒊有用推论Vt²–Vo²=-2gs
⒋上升最大高度
Hm=Vo²/2g(抛出点算起)
⒌往返时间
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意】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
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⒈水平方向速度:
Vx=Vo
⒉竖直方向速度:
Vy=gt
⒊水平方向位移:
x=Vot
⒋竖直方向位移:
y=gt²/2
⒌运动时间
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
⒍合速度Vt
=½(Vx²+Vy²)
=½[Vo²+(gt)²]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
⒎合位移
s=½(x²+y²),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⒏水平方向加速度:
ax=0;竖直方向加速度:
ay=g
【注意】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⒈线速度V=s/t=2πr/T
⒉角速度ω=Φ/t=2π/T=2πf
⒊向心加速度
a=V²/r=ω²r=(2π/T)2r
⒋向心力
F心=mV²/r=mω²r=mr(2π/T)2=mωv=F合
⒌周期与频率:
T=1/f
⒍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
V=ωr
⒎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⒏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²。
【注意】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⒈开普勒第三定律:
T²/R³=K(=4π²/GM)
〔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⒉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²
(G=⒍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⒊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GMm/R²=mg;g=GM/R²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⒋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M—中心天体质量〕
⒌第一(二、三)宇宙速度
V₁=(g地r地)1/2=(GM/r地)1/2=⒎9km/s;
V₂=1⒈2km/s;
V₃=1⒍7km/s
⒍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
〔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意】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⒎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⒈重力
【公式】G=mg (g=⒐8m/s²≈10m/s²)
【方向】竖直向下。
等效作用点在重心。
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⒉弹力
【公式】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形变恢复方向
〔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⒊滑动摩擦力
【公式】F=μFN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μ:
摩擦因数,FN:
正压力(N)〕
⒋静摩擦力
【大小】0≤f静≤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⒌万有引力
【公式】F=Gm1m2/r2
(G=⒍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⒍静电力
【公式】F=kQ1Q2/r2
(k=⒐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⒎电场力
【公式】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⒏安培力
【公式】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⒐洛仑兹力
【公式】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
f=qVB,V//B时:f=0)
【注意】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
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B—磁感强度(T),
L—有效长度(m),
I—电流强度(A),
V—带电粒子速度(m/s),
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⒈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同向:
F=F₁+F₂,
反向:
F=F₁–F₂ (F₁F₂)
⒉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½(F₁²+F₂²+2F₁F₂cosα)(余弦定理)
F₁⊥F₂时:
F=½(F₁²+F₂²)
⒊合力大小范围:
|F1–F2|≤F≤|F1+F2|
⒋力的正交分解:
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意】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⒉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⒊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acute;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
反冲运动}
⒋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⒌超重:
FNG,失重:
FNG [加速度方向向
团体动力学曾以社会科学中的 “新的综合”而著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多种学科中研究人与团体的观点方法,都在团体动力学中得以体现和融会贯通,而它自身的研究成果也深深地影响了包括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和经济学在内的多种学科,以及教育、管理和组织等诸多领域。阿尔文·赞德是勒温的学生与同事,是当代著名的团体动力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也可以说是目前他已代表了团体动力学的形象。本文侧重于赞德对团体动力学的研究,拟对赞德其人以及团体动力学的现状作出评价。
一、对赞德的认识
阿尔文·赞德是一位真正的学者,这是我对他的最初印象。二年前,我慕名给他写了一封信,一封多少带有偶然性的信,但竟是它远渡重洋,给我带来了彼岸的知识,异国的情谊。赞德的第一封信写了满满两页纸,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团体动力学的热情,对年轻人的期望,展现着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宽厚的人格,反映着一种真正的学者形象。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大洋两岸的交流,他既成了我的老师,也成了我的朋友。
阿尔文·赞德于1936年毕业于美国密执根大学,获取综合科学学士,1937年获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随后专攻心理学,并做了三年的临床心理学家,1942年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赞德从密执根赶往依阿华,在勒温的指导下做博士后研究。赞德在硕士生学习期间,已经产生了对团体行为的兴趣。那时正值波及整个世界的经济大萧条时期,赞德从事于一项帮助小城镇发展社会服务业的工作,具体的社会实践使他深感对团体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和紧迫。正如他在与卡特莱特一起主编的《团体动力学》一书的前言中说:“健全的民主社会有赖于其所属团体的有效作用,而科学的方法能够用于改进团体的生活”。这是赞德对团体动力学的认识,也是他对团体动力学所保有的一种信念。改进民主社会的健全和发展,是团体动力学的基本宗旨之一,“团体动力学”这一概念本身便产生于勒温与利皮特等所做的一项肯定民主优越性的实验中。当年,格尔登·阿尔波特曾称赞勒温的民主精神,他认为勒温与杜威是促进美国民主生活进程的两面旗帜。两个人都认为每一代人都必须重新学习和认识民主,都看到了民主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动力关系。格尔登·阿尔波特指出:“如果说杜威是呼吁民主的最杰出的哲学家,那么勒温则肯定是心理学家中最主要的民主理论和研究者”。对民主的热情和执着也是赞德的特点,它反映在他的研究和著作中,反映在他的言行和品格中。1989年5月21日赞德写来一封信,他刚与夫人前往希腊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身临其境地聆听了关于古希腊文化与文明的演讲,重温了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古希腊哲学。而他尤为感到收获的,则是认知到了民主思想的起源,这种思想的最初蕴含,以及它的演变和发展。赞德甚能理解他人,每封信写来总是体现着一种善心和乐于助人之情。他关心年轻人,往往以极为平等的态度让我与他讨论问题;他非常能尊重他人的意见、思想和权利。赞德的这些品格,都反映着民主精神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他认为科学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服务,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团体动力学也是一门科学,而民主的事业也即人类的正义事业。
二、赞德与团体动力学
1947年,由勒温所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由麻省理工学院移到了密执根大学。赞德当时正在密执根大学执教,他与费斯汀格、卡特莱特等都是勒温的助手和同事,都属于第一代的团体动力学家。从1959年至1979年,赞德继勒温和卡特莱特之后,做了二十年的研究中心主任,是目前资格最老的团体动力学家之一。他与卡特莱特主编的团体《动力学:理论与研究》一书,是公认的团体动力学经典著作。该书1953年出第一版,1960年和1968年又接连再版,赞德和卡特莱特在每次再版中,都对当时的团体动力学发展作了权威性的总结与评论。在勒温去世之后,赞德和卡特莱特两人已成为团体动力学的主要发言人。
由于种种原因,团体动力学的发展从六十年代起渐入低潮,许多老一辈的团体动力学家相继转行或退休,新一代的后来者也多别有他求,即使是社会与大众也显得失去了对团体动力学原有的兴趣和热情。然而在这种非常时期,赞德却始终坚守着团体动力学的阵地,坚持着团体动力学的研究,并且保持着信心和勇气。这应该是一种可贵的执着品质和精神,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唯有这种执着才能成就一番非凡的事业。1971年,赞德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团体中的动机与目标》,随后又出版了另一本颇具影响的专著--《工作中的团体》。1982年,他的《发挥团体作用》一书问世。1985年,他又出版了《团体与组织的目的》。目前,年逾古稀的赞德先生正在撰写另一部关于团体动力学的专著。除此之外,赞德还不断地对团体动力学的发展和现状做着历史性的总结和洞察性的研究。1976年他在美国《应用行为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团体行为研究四十年”的论文,1979年应邀为美国《心理学年鉴》撰写了“团体过程的心理学”,1985年在美国“西方心理学学会”上递交了关于“团体动力学现状”的研究报告。阿尔文·赞德的不懈努力,以及由此努力而取得的成绩,为团体动力学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令人欣慰的是,团体动力学的复兴已愈来愈趋于明显。1980年,脱离团体动力学研究以近二十年之久的费斯汀格又领衔主编了一部颇有影响的专著---《社会心理学的回顾》,该书共有十位作者,他们是:费斯汀格、阿隆森、巴克、达奥奇、凯利、尼斯比特(R.Nisbett)、沙赫特、辛格、扎乔克(R..Zajonc)和阿尔文·赞德。除尼斯比特和扎乔克之外,其余八人都是五十年代著名的团体动力学家,都是《团体动力学:理论与研究》一书1960年版的作者,而扎乔克则是现任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该书的基调是重新发现勒温的潜力,振兴团体动力学的研究。费斯汀格代表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为本书写了前言,他说:“在过去的四十五年中,团体动力学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这是勒温的一块最好的丰碑”。他们将这本专著献给这一研究中心,希望团体动力学继续向前发展。1984年,美国东部心理学会在巴尔的摩召开了一次“团体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研讨会”,会议的宗旨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当代的社会心理学在团体行为中的应用”,同年,依阿华大学的劳勒(E..Lawler)主编了《团体过程的进展》系列丛书,至1988年已出了五本。1987年,享德里克(C.Hendrick)主编出版了《团体过程》和《团体过程与团体关系》。享德里克在前一本书的简介中说:“继六十和七十年代对个体过程的强调之后,对团体过程的研究正经历着一种旺盛的复兴”。
三、团体中的动机与目标
团体动力学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心理学或社会科学,他涉及许多领域。如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其本身研究范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团体内聚力、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力、领导方式与团体生产力、团体目标与团体成员动机、以及团体的结构性等。而其中团体目标与团体动机是赞德所研究的重点,《团体中的动机与目标》一书也即赞德的代表作,它集中体现了赞德的团体动力学与社会心理学思想。
赞德认为,一种团体的质量与能力,是由该团体的目标和其成员的动机所决定的,这是他这本名著立论的基础。围绕如何提高团体的成就和效能这一主题,赞德在本书中研究了团体的欲求水准,团体成员的个人动机和对团体成就的愿望,团体成员的动机信念,团体的动力和工作效果等。在赞德看来,如果有一种明确的成功标准,那么这个团体就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这种标准也即团体目标,它可以帮助团体成员来界定自己的职责,增加工作中的相互合作,以及确定适当的工作步骤。用赞德的话来说,“总而言之,一个团体如果想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以及维护其存在,就要不断地提高他的质量,而为了提高质量就必须要有一种合适的目标”。我自己认为,团体目标应该是团体动力学中的一个核心课题,他将决定一个团体发展的水平,成员对其组织的信任程度,成员的自尊和成员对自身行为的要求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团体中求同的压力就是为了确立并实现团体的目标,而一个团体的成员是否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并且是否愿意为这一工作承担责任,即是衡量一个团体内聚力的重要指标。也就是在这种意义上,赞德巴团体目标看作是团体行为动力的一个主要来源,并同时在本书中提出并论证了这样一种观念:团体成员的动机并非仅仅倾向相于获取个人的满足,而且还倾向于获取团体的成功。
《团体中的动机与目标》一书,是赞德发展自己的团体动力学研究和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基础,在这种基础上,他继而完成了《工作中的团体》(1977)、《发挥团体的作用》(1982)、和《团体与组织的目的》(1985)等论著,初步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勒温的传记作者马洛博士曾称勒温为“实际的理论家”,而理论的应用性以及理论的实践意义,也是赞德著作的特色。出版者在介绍《团体中的动机与目标》一书时说,“本书是首次对团体中的目标所进行的细致的科学研究,它对所有与团体工作有关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社会工作者、行政人员、心理咨询家,以及任何有意对团体动机过程本质有所了解的人,都是极有帮助和富有重要意义的”。赞德通过他的著作,为人们理解团体的起源、团体目标,以及团体如果选择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等,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指导。他在书中列举并验证和论证的具体事例,对商业、管理、教育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实际的启发意义。不管是在社会心理学还是在普通心理学中,对目标以及目标设立的研究都仍然是一个极富潜力的课题,而赞德教授的思想和理论仍在发展,他仍然在做着不懈的努力。我在此谨对他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同时也祝愿他取得更大的成功,为人类的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