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锐智能攀枝花建站部专注攀枝花网站设计 攀枝花网站制作 攀枝花网站建设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服务热线:400-028-6601

网站建设知识

十年网站开发经验 + 多家企业客户 + 靠谱的建站团队

量身定制 + 运营维护+专业推广+无忧售后,网站问题一站解决

【IDCC2020上海站】圆桌论坛:重新定义IDC

2020年8月27日,国内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领域规模、最具影响力的中国IDC行业标志性盛会——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第二站“IDCC2020 长三角新基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隆重举办。

创新互联建站专业为企业提供环翠网站建设、环翠做网站、环翠网站设计、环翠网站制作等企业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与制作、环翠企业网站模板建站服务,十年环翠做网站经验,不只是建网站,更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整体网络服务。

本次“IDCC2020融合线下、线上会议优点,首次以现场会议+线上多平台直播的方式,让任意地点的观众随时参与,实现了一场真正同时覆盖全球的行业盛会。

在本次会议下午,围绕”重新定义IDC“这一话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圆桌讨论。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王海明、华云数据集团解决方案中心副总裁陆璜、竹间智能首席运营官孙彬三位嘉宾在鹏博士大数据华东数据中心总经理杨波的主持下,进行了充分而深度的交流。

圆桌实录如下:

鹏博士大数据华东数据中心总经理杨波

杨波:先感谢一下主办方,因为都是很多年的朋友了,有幸得到邀请,客串一下主持人,在座的各位都是老朋友了,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各个层面,我们作为老朋友给大家在这个环节跟大家做一个沟通。

因为台下有很多不太了解我们各自的公司,我建议从我左手边王海明这边介绍一下各自的公司,然后再开始这个环节的论坛。

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王海明

王海明:谢谢波总,我是万国数据的王海明,我们是成立于2001年的公司,到今天我们服务了整个互联网的客户、金融的客户,包括企业的客户,整体来讲,我们在全国主要部署在北上广深、成都、重庆这些核心经济区,上一季财报披露的数据,包括在建中的数据中心差不多接近60个,目前的市值在120、130亿美金的样子,也是非常感谢各个行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一直以来对万国的信任和支持。

华云数据集团解决方案中心副总裁陆璜

陆璜:大家好,我是陆璜,是华云数据的陆璜,再次感谢主办方把我请过来,更加有机会跟王总、杨总和孙总一起沟通交流。

我们公司主要致力于提供全站式模块化的云操作系统以及云组件,加上混合云的组合方案,包括今年疫情之后,对于新创云都有自己解决的方案和产品。我们在2020是计世资讯的象限入选,通过整个云解决方案的提供,帮助大家,因为我们最早也是从IDC起家的,现在主要是致力于云计算的私有云,为大家来提供服务。

竹间智能首席运营官孙彬

孙彬:我是孙彬,来自于竹间智能,我自己也是IDC云计算的老兵,我们是一家人工智能的创业公司,在过去成立5年期间,我们的技术专业是在人工智能里面的语义自然理解方面,人工智能有图像里面,语义是最难理解的,我们在这个赛道中间跑在头部,我们在过去四五年服务了中国头部200家企业,像华为、建行这些客户,保险客户、政府客户,在产业落地中间我们一直在共进。我们从人工智能会刊IDC的发展,也有很多心得,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学习。

杨波:其实今天的话题叫做重新定义IDC,在过去的2019年到2020年发展过程当中,数据中心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热词、热点围绕在我们身边,在新基建政策落地背景下,IDC用途发生重大变化,今天在座的几位,有数据中心的从业者,也有我们数据中心上更加走得靠前的云计算的设计者,还有应用层的用户端,我们把所有的底层、中层和外延都坐在一起,碰撞一下IDC从单纯的数据处理和存储中心转向算力中心和应用中心中,并且为智慧城市提供核心节点,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这个过程当中,IDC一改以前的耗电和低税收的大户概念,变成新基建的时代,地方经济中的水电以及公路,到底对IDC有什么样的认知?我们就变革中我们所在的地位,我们展开一个小讨论,想先请海明总讲一下,他对于我们这一轮变革中大家的认知,这个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我们是友商,但是最近万国确实是我们行业现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翘楚,已经跃居全球市值第三,这是非常快速、非常大的借助新基建起来的标杆,我想向让海明总仔细的讲一讲他对变革中我们新基建的“新”在哪里?

王海明:市值全球第三,我觉得这个只是一个成绩,我觉得在过去我们上市的不到四年时间里面,我们差不多是从10亿美金的市值,得益于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包括产业互联网,到今天来看,今天题目叫“重新定义IDC”,虽然万国算是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但是谈不上重新定义,就像刚才杨波总讲的,确实面临很多的变化和挑战,当然所有的生意都是在变化和挑战中来的,过去相比我们刚起步的时候,今天整个行业格局变化还是挺大的,过去我们做一个选址,只要在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只要把品质做好,服务做好,功能相对来说是单一的,把水电、安全性保障好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客户发生层级的变化,包括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周边,包括在极致成本、偏远的,比如说乌兰察布、贵州这些边缘的区域去部署,主要是因为整个行业IT的应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从整个基础的技术的进步开始,包括像5G、边缘计算、AI、人工智能,各种各样的应用,从终端到服务端发生这么多变化之后,导致客户的中心部署的分层开始展现了,有一线的部署,有中后端的部署,有后台冷数据或者深度学习为主的非在线的部署,这样对整个数据中心的选址带来了不同选址的要求,然后是对于极致成本的要求。

过去跟杨波总共过事,如果一年几百个机柜订单的话,当年来讲数百个机柜的订单,这都是比较大的订单,现在都是数千个,甚至过100兆瓦的订单,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的,你买得少的时候,价格压力不是很大,用户的成本已经不是很大,租200个机柜,每个机柜1000块钱,一年也没有多少钱,当服务器数十万级别,机柜数万级别的时候,这块成本的追求就越来越高。

还有各种各样技术应用的追求,架构上的需求,IT迭代的数据,比我们数据的技术快得多,这两个行业结合在一起,所有的机柜都是为服务器服务的,服务器两三年芯片的功耗就差别很大,我们经常说摩尔定律跑不动,其实跑得还是挺快的,这个行业面临技术上的变化、选址上的变化、投资上的变化都蛮多的。

聊了这么多变化,我们也说不出今天的答案一定是什么,每一家行业的友商,包括我们一直都在探讨,包括跟行业里面的客户、合作伙伴一起探讨,怎样把数据中心行业作为IT基础设施中的设施符合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希望与大家多交流。

杨波:海明总比较谦虚,十年间的发展我们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再讲一下云计算,我们数据中心近两年的改变就是云计算客户的大量消耗,代替了原来分散的客户群体,尤其是我们可以看到嘉宾华云数据融资到G轮了吧?在以往IT业界的投融资,基本上都没有达到这么深的阶段。也有朋友说IDC圈的会,今天的与会人员,到下午的时候,战斗力还这么高,说明这个行业被资本,被用户,被从业者所认可,我们请华云的陆总介绍一下,在这个重新定义IDC的时候,咱们作为一个用户端,同时咱们本身也是在行业内部的,咱们是怎么看待过往和现在的客户发展对我们带来的重新定义?

陆璜:从计世资讯的报告来看,仅仅IDC而言,2000年规模就是10亿,2018年已经是1200亿了,预计今年可能会超过2000亿,这个规模一直是持续增长,快速的持续增长,同时也意味着对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多。我是从云计算角度来看,我就会觉得用户对云计算的要求也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高。

从我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几个点:一是在于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都知道中国现在人口多,IT又比较发展,以前我们都说美国黑五去大卖场,怎么样把超市挤爆,但是跟我们的“双11”京东“6·18”是不能相比的,在这个上面云计算IDC的大数据处理上面真的走在了世界的前端,甚至只有中国开创这些点。

遇到了这些问题之后,即使是走在那么前面,我们也遇到相当多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公有云的头部,大家可能会认可阿里、腾讯每年在这个云计算的安全性上面都会有多多少少的故障和时间点发生,对于终端用户来说,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来说,他们的体验随着时间的变化都是越来越提高了,而且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稳定,应该安全。

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会有计划性的断电,尤其是到了夏天,没有空调都是电扇,计划性断电,到逐步的难得断电,到现在作为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几乎看不到任何断电的情况,这也是随着基建的发展逐步的情况,IDC不仅仅是有规模,对要求也逐步提高。

除了安全性、稳定性以外,对于服务管理能力越来越提高,自从IDC上面加了云以后,跟原来的机柜租用不太一样了,上了云,一些用户对技术并不是那么强,会依赖于我们,依赖于IDC,我们之前还遇到一些问题,一个用户上了之后,我们发现性能就是上不去,对于用户来说很简单一句话,说我上云没上云之前跑得挺好的,现在怎么上不去了?我们去调查,调研完以后发现它的流量,他的压力远远大过以前的量,我们就把这个现象反映过去。通常情况下对一些企业说已经找到原因了,就是超过了压力,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分析,他可能说为什么会大,不还是以前的应用吗?难道是因为云的问题导致的吗?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多的服务力量和技术,最后我们帮他们解决掉了,原来发现是一个杀毒软件的应用,一些设置没有调配好,帮他调完以后再进行调优,这个是技术上的要求。新的阶段上,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对于服务意识和服务安全性都有极大的提高,这是我看到进来的变化和挑战。

杨波:陆总说的是云公司是我们的上帝,基本上占了我们70%以上,这样一个云公司市场的发展,基于的是应用端,云公司发展这么快是更贴近于用户和解决方案,这方面我们和云公司,就是从数据中心的从业者来讲,我们是相辅相成,互相衬托的过程。再往上一层,孙彬总更加熟悉,从行业的最底层、最上层,设备厂商、云公司一直到应用端,现在是人工智能,孙总谈谈你在这块的感想,我们重新定义IDC,你从业务应用端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变化?

孙彬:今天我还真想多分享一些我看到的变化。

第一,大家看到数据中心的成长过程,我们原来分布的机房整合在一起,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效率提高。

然后云计算的出现让后台的资源,让客户不再关心资源在哪一个数据中心。但是再往前看,今天的人工智能的工作,实际上是让机器去阅读,让机器去判断图像,客户不再关心数据在哪一个云上,但是带来的趋势是惊人的。这一段时间大家有多少影像,自己的视频、图像,包括我们所谓的安防、交通、智慧城市,现在数据量的增长多快,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数字吗?我参会之前阅读了行业报告,2025年每年的数据增长量是180ZB左右,这是巨大的量,现在在我们应用环境,大家发现我们所有的人机对话产生之后,大量的视频数据产生,在安防领域,在教育领域,大家开始视频来进行学习。这样数据的产生就回应了海明总说的现在上千机柜的量起来,就是应用格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身边有大量数据的产生,这个数据的产生会直接影响未来五年IDC所需要看到的方向。

在应用层面上来看,我们站在应用角度来看,现在人机对话变得越来越普遍,每个人希望回到家里面都希望声控来控制空调、地暖等等,但是控制背后需要更多的设备联网,每个设备都有数据,每个设备都要被控制,每个设备都要有应用去跑。大家在抱怨摄像头越来越多的同时,发现治安好了,个人法规也明确了,任何应急事件的响应也快了,但是产生数以亿计量的数据,这给IDC带来了三个挑战。

第一个是算力的高集中上。以前说高密度机柜,低密度机柜,一个机柜的功率多少,现在算法越来越强,今天在人工智能尤其是图像当中需求非常大,处理一个街道,一个城市,以前是离线处理,现在是实时处理数以ZB级的数据被处理,从非结构化数据当中提出我们需要预警、通知的数据。回到我们IDC发展,我们在同样的密度下,如何支持更多GPU的计算呢?应用层面大家都拼命减低应用的依赖,一个单位GPU可以计算更多的,但是在电力上面,在算力的承受上更高。

第二个变化就是网络,当你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被语音控制,所有的都连接网络,各位的车都可以有语音播报,打开空调、关闭空调,看车的定位,所有的联络数据,车的行驶数据都归集起来,但是时效性有要求,所有语音数据的实时性谁来保证?这有云计算的功劳,有IDC数据的功劳,五年之后如果有更大量的数据,实时视频的数据,这又是谁来做呢?现在是数据集中爆发的,这是网络的依赖会变得更大,网络的带宽,网络的相应速度都会变成挑战。

第三,随着我们的算力规模巨大,整个运维的条件,IDC运维的条件和IDC自动化运维也变成了挑战,以前是2万平米是大机房了,今天可能都是小机房,这么多的计算资源如何来判断,AI不仅依赖着云计算,也依赖着IDC,在机房的环境当中通过摄像头判断一些异常情况,我们有很多行业在远端的电力矿山,用人工智能的飞行设备和移动设备判断信息,人工智能对话帮助我们IT运维做成机器人,帮我们整理工单,通过电话机器人通知人员,所以我觉得AI的技术反馈回到云计算和IDC里面。所以我说运维的高要求性,同样也在受益着科技的发展,所以IDC的从业者们,同样你们服务前端企业的同时,是不是在科技发展过程中间节约成本,提高服务级别,利用应用科技的部分改善我们服务的时效性,这都是我看到IDC产业变化的地方。

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杨波:感谢各位的分享。其实数据中心也叫被重新定义也好,但是我个人的了解,我自己的一点想法,原来有一本书是讲世界是平的,我们四位坐在这里,我们看得很清楚的就是 的产业链越来越贴近于一个平面的纸,客户在上面画画,从前端传输到我们这儿的时间,不是以前所谓的行业里头最早的生意模式,客户的需求要传递到底层基本上要上几个月甚至于一年,他们会从研发到实施,到采购到数据中心,现在完全不一样,我们可以想一下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先说运营端,从孙彬那边有一个新的应用,会很快的项目组立项,很快使用背后的云公司,云公司为了适应他们的应用,练习了我们IDC,进行设施的调配,快的话,一个项目在几周甚至几天内就可以上线,经理这次疫情我们感觉非常明显,尤其是钉钉的爆发,这些网络流量应用会突然在某一个突然的状态下飞速的扩张。但是因为我们经历过2003年SARS,当时我们做设备厂商,我们突然感觉到数据中心的需求暴增,但是由于我们的交通物流还可以通常,我们设备上线,机房开始不停地被客户催着订购,这次我们看到云公司又给我们下了很多订单吗?其实是没有的,我们感觉到云公司已经把他们的弹性空间在各个数据中心被预定了。

现在由于新技术,我们2G、3G、4G,为什么大家看到5G,一个通信技术的爆发就是一个应用的增长点,但是这个应用的增长爆点,可能会有某一种时态的变化而促成某一个应用的爆点出现。我们数据中心也会从原来简单的提供一些计时性的服务,到跟客户匹配的未来预测性的研发,我们说实话数据中心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一直在做,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到预测服务,预测是几个部门的配合,而不是单独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个里面进行疏通。

再回到资本端,我们几位在这个里面看得比较明显,资本也打通了各个层级,从上游延续到终端,各个层级都会投,所以就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整合互相之间的关联,应用端我们再想一下,刚刚是基础往外延讲,孙彬讲一下您对未来这两年,从应用端对我们促进更大的,还有没有更加精确的让我们的数据中心关注到哪几块,您一直在做这一块,对我们来说潜在的行业大发展就是我们的需求市场。

孙彬:话题比较大,我努力回答这个问题,我从小的来谈,你刚刚提到SARS,我就想说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一个趋势,第一个就是在疫情期间我们人工智能公司都做了一件事,就是把电话机器人、防疫机器人免费的推向了大众使用,这里我也可以汇报一下,竹间大年初三就推防疫机器人,我们推到了头部的语音厂商的服务,将卫计委的防疫信息,将丁香医生防疫疫情知识都推到了语音助手上面,手机上面打开语音问疫情都会有语音助手回答实时情况和注意事项。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时候一个应用服务了将近8亿用户,我那时候看到后台的体量非常巨大,但是在这个服务过程当中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是以Docker的方式部署在云端的,而且手机用户在使用过程当中也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就是因为这样,我们发现整个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东西往线上搬,大家开会都在线上,我们大会也是下半年开始,线上会议的带宽就是要发展的趋势,目前不仅是通信的应用爆发,教育的方式也会爆发,刚才说钉钉,孩子们的教育在线上,我们都是父母,以前孩子不希望他那么早用PAD,现在逼得都会了。在医疗行业,因为我们也有服务医疗的机构,医疗现在开始通过线上进行初诊的筛选,开始进行医生和药厂之间的联络,这些数据又会产生在链路之间。

同样另外一个大的领域就是图像领域中间,现在我们图像从家居里面开始,从自己的车开始,从自己的拍的食品开始,数据量都在激增,还有一个的变化就是以前大家理解我们存在家里的视频几乎不看,最近两个月你看过多少次呢?这就是非结构化数据,但是你会发现所有科技公司都在进行这些数据的检索,人脸的识别,帮你编辑一些时刻。同样在真正的企业级应用的时候,我们的交通数据、地貌数据、监控数据都在被后台计算和提取,拿出关键数据进行结构化分析要消耗算力和存储,我们96%的数据以前并不会二次使用,今天大量的数据被结构化使用。

今天在城市管理和工业领域中间越来越多图像、视频的使用会被使用,产生了存储和计算资源,今天从这些领域中间可以看到实际数据量是巨大的,大家各自应该思考这么大的数据量在未来的几年,要保留吗?要替换吗?在增长吗?这是我们看到行业实际的增长,如果有这样存储的需求,各位云厂商的伙伴们,你们的机会在哪里呢?

刚刚提到了5G,我们同时也在跟运营商之间在5G应用上面共建往前走,5G应用方面,从厂商来讲,以前是微信对话,美团有对话,5G发现会形成短消息,这是单向的,我预测一下未来会有人机对话,人机服务,以后你可能对语音助手说我饿了,他可能会帮你下单。这些的5G的变化,包括AIOT的连接,会极大的促进线上应用的爆发,贴近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是预见到未来十年之内,在家里面像钢铁侠一样的语音机器或者助手可以让你调换家里一切的助手会落地,随着人机对话的挑战越来越有帮助。后来很多数据都可能在云端,我工作文档的数据,家庭的数据,我跟朋友分享的数据,家里面实时的管理数据。我想说今天只是数据爆发的前沿点,随着接下来科技的发展,包括下次再有不同别的变化,对后台都是巨大的压力,我们想把这些点往下传递,我们看到的变化。

杨波:从终端用户这边有这样的变化,整个过去两三年里面也不能短于一年,这个变化过程当中,咱们云公司尤其是华云数据怎么做的应对,咱们跟数据中心的交流中有哪些想法和需要?

陆璜:IDC的机房是向两端发展,一方面就是刚才提到的巨大化,以前是几百个机柜,现在是上千、上万、几万的规模,另外一个是小型化,小型化的IDC很明显,不但是小型化,对小型化的设置,云也好,IDC也好,灵活性、快速响应程度都是越来越高的。感受高的就是疫情期间,今年疫情发生之后,我们公司也直接支持做武汉,因为武汉会新建很多医院,他们急需新建的床位和地方,有很多数据来源,现在医院的影像数据、造影数据都跑在机器上面,这个机器需要联网,以前都是大家手写的病历单,现在在云上都跑起来了。这些医院我们捐机器过去,就是快速的建私有云,快速帮他们把整个应用布上去,可以快速的服务,这个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就寄过去了。

大年初二我们就寄过去了,但是那个时候只有顺丰,还得找红十字会写证明、盖章才能一路放行,很多政府拍了很多医生过去是盖章的,我们的服务器终于盖章了,也运过去了,医生就问你们人呢?这个时候其实两个点,一是人也要盖章,但是人盖章没有那么容易,我们不是医生,我们是技术从业者,我把服务器可以盖成救灾物资,但是人没有办法盖救灾物资,过不去,对方就很着急,你人过不来,要服务器干什么?因为我是云计算,我不需要到现场,你那边上电,针对他的网络架构都做了准备,你只要上电,随便找一个IT把网络连上就可以远程搞定。

我们大年初二早上顺丰小哥发的货,初四到的,初五凌晨两点就全部搞定了,这个是对小型化IDC要求比较多,而且这种情况是私有,医院的数据是非常私密性的,不能公开出去。而且是突发性的,怎么样应对这个突发性的需求,现在企业如果遇到某一个游戏突发爆发,我们也要很快的把这个IDC机柜布起来,不能像以前盖一个章审批这样走,那可能热点都过了,这是一个。

第二,疫情当中随着中美贸易最近的发展,其实对我们压力是蛮大的,各方面的压制,导致什么呢?我们公司都开玩笑说,我们公司什么时候也光荣的被美国写一个实体名单,证明一下我们的爱国心,但是也还好了,我们公司没有,但是的确有一些大公司受到了影响,还有学校受到了影响,国家是有想法的,国家叫做新创,是叫国产化替代,真正的帮我们来应对紧急状况,这是新的挑战,大家可能熟知的生态系统,操作系统要转到国产化的操作系统上面,云操作是我们自己完全自主的,没有什么问题,再到上层的应用,数据库都得转。这个时候整体对IDC也是有挑战和冲击的,因为过程当中,我们一开始替代,可能没有传统西方的老牌资本国际主义走了几十年,我一直对我们国家有信心,相信一段时间之内可以把这些替上去,这个里面需要前端的应用厂商,我们的云和底层的IDC共同的努力把这个困难扛起来,让真正的用户端无感知,或者是很轻松的过度到了新的体系架构上来推进,这个是我能够看到的点。

杨波:我大概总结一下,我大概听下来,华云走的是私有云。

陆璜:现在我们私有云为主导,虽然公有云也有。

杨波:这样过程中他们抓住机会,华云抓住私有云的市场同时开发自己华云的OS系统,去专注于做中国的安客市场,这样一个发展模式,也在中小云公司中,咱们是第二梯队排名很靠前的云公司,也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过去的这一场疫情中,我们也遇到了产业的寒冬和变化,但是国家也给予了扶持政策,由于今天坐在这里的各位,我们站在七个新基建的大建中就是IDC的产业。

数据中心行业里面有一些新的入行者,阿里云、腾讯云宣布投资自己建立大型的数据中心,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可以看到的是他们更加关注于基础设施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华云也面临了一些资源的缺口,数据中心会是我们更多的健在客户群,对于数据中心海明总您讲一讲,我想听一听友商的意见。

王海明:刚才孙彬总从应用从前沿AI的技术入手到陆总这边实际上私有云也好,公有云也好是计算或者存储的IT基础资源,到数据中心是承载这一切更基础的基础资源,本身是重资产的投资,整个技术体系,包括投资的灵活程度,实际上是远远及不上真正意义上的AI、服务器硬件设备的迭代,对我们来说压力比较大。要跟上行业里面所有客户林林总总部署的要求,要跟上他们对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地区的要求,成本的要求,尤其是刚才孙总提到的网络和电的要求,你跟上之后还要面向未来有足够的灵活性。

举一个例子来讲,我们在上海的数据中心每个机柜是3.5KW和4KW之间,这已经是非常高密度的,跟孙总合作一些银行项目,当时孙总的要求是10安培,他手上有很多很高端的金融客户。但是转眼到今天,我们提供的给到做高性能做计算的,单机柜现在到50KW,有一些客户是单台设备到4000KW,而且还不是标称功率,所以供电的差异,过去我们做金融行业所有的都是T3+、T4为主,今天有不同的冗余方式,以适应客户不同的要求。

下一步从选址的角度来讲,必须要有前瞻性的考虑,大客户的业务变化、技术变化非常快,就像刚才提到的在疫情期间由于算力的需求,数据量的猛增,很多大的云商其实都有大规模服务器的上架,这个时候作为数据中心重资产的投资,传统来讲都是年为单位的,我们过去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从土建,包括购置、装机工程、土建封闭、封顶,到机电工程进场,交付一个数据中心差不多两年时间,今天给行业里面的云计算大客户,包括更前沿做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高算力的大客户提供数据中心的服务,今天说给我一个订单,我两年以后交给你,这个拿不到订单的,完全是没有机会得到他们的订单。

但是作为重资产投资来讲,你很难不掌握他们精确需求的情况下提前投资10亿建一个东西,万一隔了两年你的成本和选址并不为两年后大的客户认可,这个投资的风险非常大,我觉得这些问题是万国最近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钻研,向用户学习,向用户的用户学习,尽可能做前瞻性的布局,技术上努力做到快速的交付,目前从土地开始到可以验收服务器上交的数据中心是一年之内,后面我们可能会做得更快,如果是一个现有的建筑,建筑投资相对来说比较小一点,我们把建筑先做好,我们在有能力做到两个月、三个月交付的时间,这个周期基本上还是可以满足大客户的要求,至少我的产能一般情况下可以大过服务器厂商供货的能力,这个基本上是以这个为目标,所以我们一直努力在这个赛道上努力奔跑,一直想客户学习,一直向更灵活、更快、技术架构更新。当然也很感谢我们今天服务了业界所有的头部客户,互联网云计算的前20名我们都服务了,包括国内外的都服务了,金融行业也服务了很多,优秀的企业级客户也服务了很多,我们学习的对象有很多,向我们提需求的客户有很多,我们整个公司就努力满足所有客户最苛刻的要求为目标,这样才能破这个局,如果一个重资产公司不能够以这样一个高效率的姿态面向高速迭代的互联网的技术和计算的技术,各种前沿的技术,这个重资产也许它的价值不够持久,一个数据中心一个来说都是十几年、二十年赚到比较好的钱,如果五年之后这个数据中心整个供电密度也好、暖通的技术也好落伍了,支持不了新一代的IT设备的部署,这个重资产难道像服务器一样过五年就淘汰吗?这个不可以的。这方面我们万国数据跟着我们的大客户们一起在研究,看大客户再研究大客户背后的大客户,希望在这个赛道上能够跑好,能够支撑好整个数字经济的底座,让它长期有一个稳定健康的发展。

杨波:海明总讲的我深有感触,万国确实很厉害,更加了解用户的需求,体贴的把客户所有的发展过程中的预测,早上咱们张克兢总也讲了5S,我们真的是可以完全学习,了解用户,了解客户,了解我们自身,能够把所有的环节都能够想到,是在行业内有竞争力的根本,也在这样的竞争中,客户就会认可,就会把订单留到我们手里。

过去十年中数据中心的行业经历了政策的变局,也经历了运营商转型的变局,再加上今年的疫情之变,其实我们在整个过程中,相信我们在座的几家企业都是从危机中走过来的,过去的危机,我们认为有危才有机,才有更好的机会发展,今天大家也看中的就是中国的新基建数据中心的市场确实是相对而言,从各种估值落后于海外,所以才有各种资金、市场和资本的认可,但是我觉得实际上我认为各个企业要珍惜自己的人,只要我们的人真的是在新的赛道上有很多新的进场者不停地扩张,我们的人员是我们稳定最重要的基础。不管怎么重新定义IDC,我认为我们企业的人员稳定,对于用户人性的了解,是我们整个行业发展的根本。

我们今天的圆桌论坛就这样,我们一起祝福一下IDC圈,我们就祝福IDC圈办的越来越好!


标题名称:【IDCC2020上海站】圆桌论坛:重新定义IDC
本文网址:http://mswzjz.cn/article/cphded.html

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