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1 10:37:44
云计算 很多业界分析师都预测2011年的云计算会比2010年更加出色,2011年将是云计算之年。当然分析师还预测云的扩展将更加容易。以下是2011年五大云计算猜想。
过去的一年是云计算的大热之年。根据Gartner公司的统计,2010年云服务市场的销售额增长到了680.3亿美元,与2009年586亿美元的销售额相比,增长了16.6%。Gartner公司预测,到2014年全球云服务的销售额将实现爆炸式增长,达到1488亿美元。
Gartner公司的报告中还提到,软件即服务厂商2010年的销售额达到92亿美元,与2009年79亿美元的销售额相比增长了15.7%。研究公司还表示,到2011年软件即服务市场将发展的更加强大,全球的销售额将增长至107亿美元,比2010年的销售额增长16.2%。
纵览主要的云/软件即服务厂商的表现,Salesforce.com在2010年的销售额几乎实现成倍增长,达到20亿美元。UBS研究公司预测,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到年底将赚取5亿美元的销售额,而对云一度持质疑态度的甲骨文公司今年也开始接受云计算。
微软和谷歌两大巨头继续加大对云计算的投入,尽管他们在云上取得的成果目前还不太清楚。
总之,在经济最萧条的时期云计算的表现并不糟糕。
很多业界分析师都预测2011年的云计算会比2010年更加出色,2011年将是云计算之年。当然分析师还预测云的扩展将更加容易。以下是2011年五大云计算猜想。
1)云计算和智能手机的崛起对个人计算机市场构成威胁
这纯粹是一种猜想,但是笔者在上周日观看足球比赛时,到处都充斥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广告。没有人再对新款的个人计算机感兴趣。
摩根.斯坦利分析师玛丽.米克被巴伦周刊誉为"网络女王",她认为移动互联网流量在未来几年内将超越固定互联网的流量。
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的主要推手就是单一用途的应用软件。你不用再首先登陆浏览器来寻找Yelp上附近的餐馆,查看报表或者股票,或者通过谷歌地图来导航。你可以使用连接到云上的一款应用软件在设备能提供资源之前就能体验计算带来的便利。云和后个人计算机设备也将开始改变企业计算的未来。
云客户端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Wyse公司的首席市场营销和战略官Jeff McNaught表示"如今,有90%的个人用户通过个人计算机来访问他们的计算基础架构,有10%的个人用户通过广泛分布的虚拟桌面系统,云计算机,零客户端和其他设备来上网"。
McNaught指出,过去几年里发生的一些变化对消费类设备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有一种是恒定不变的:就是这些变化都与个人计算机无关。几年前全球定位系统风行一时,接下来就是iPhone和Android。2009年每个人都在探讨超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重要性,到2010年说的更多的是平板电脑,尤其是苹果的iPad。
"企业用户和消费者在如何访问和管理他们的计算基础架构方面比之前有了更多的选择。这种选择是新一代终端设备诞生的直接结果,基础架构在虚拟化,云计算和网络领域快速发展"McNaught表示。
个人计算机不会消失,但是会定位为消费者的准入计算设备。
#p#
2)互联设备给网络和网络管理造成了压力
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可能行将末日,但是我们的网络基础架构时代还没有准备就绪,从电视机到游戏控制台到温度调节装置到咖啡馆机等所有东西都可以连接互联网的时代。
思科系统公司负责云计算的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Lew Tucker表示"当我们展望2011年和不久的将来时,更大规模的云开始出现在地平线上,这是由呈爆炸式增长的联网移动电话,设备和传感器所组成的云。通常我们称之为‘一切互联网',联网设备数量的增长必然推动IPV6被市场的认可,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下对不断增长的联网设备进行更好的管理和互动"。
诸如IPV6和HTML5 webSocket这样更加出色的协议也会有所帮助,但是企业也必须重新考虑用户在互联时代会如何访问,存储和使用数据。
提供IT运作和云监控解决方案的提供商ScienceLogic公司的合作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大卫.林克表示"根据来自IBM和爱立信的各种报表数据的统计结果,我们预测到2015年联网设备的数量有望达到一万亿。从目前来看,我们在8月底九月初就突破了50亿互联设备的大关"。
在当下的时代,工业传感器和停车记时器都是连接互联网的,管理设备将显得尤为重要。
林克表示"需要管理的不仅是系统或者服务--还涉及到系统和服务系统整个体系的管理。这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我认为很多企业都还没有准备好--现有管理工具上的压力测试几乎需要IT部门全天候的关注"。
2011年不会是任何企业都能做好准备的一年。取而代之的是,2011年将是企业用户开始对互联设备迅猛增长有所认识的一年。也将是大量融资开始涌入有望解决上万亿互联设备难题的新兴企业中的一年。
#p#
3)应用软件变得更加重要
开始对上万亿互联设备有所应对的一种方法就是单一功能的应用软件。许多互联设备不会全部连接到互联网上。他们会出于单一的目的去使用互联网。设备本身将成为各种功能性应用软件的集合体。
随着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的形成,应用软件模型应该从2011年开始向企业环境中渗透。
云托管提供商BlueLock的合作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Pat O'Day表示"就像用户需要迫使苹果赋予iTunes Store新生那样,许多企业都在渴望消费类电子都满足他们企业的需求。进入以云为依托的应用软件商店,在那里企业用户可以为他们的云环境购买,下载和配置企业应用软件"。
谷歌公司已经通过Google Apps Marketplace为企业用户提供针对他们的应用软件商店,美国政府最近也推出了Apps.gov,这是一个由美国总务管理局负责运作的网站,政府机构可以用这个网站来采购和配置云计算应用软件。
换句话说,企业应用软件市场的发展有望超过目前组织严密的生态系统,在目前的生态系统中,应用软件是为了构建和优化原始软件而研发的,比如Salesforce.com,整个云应用软件商店有望供智能手机用户使用。
#p#
4)传统的应用软件在云上重获新生
影响企业用户接受云计算的障碍之一是对传统应用软件投入遗留的问题。不过,随着云应用编程接口的逐渐成熟,传统应用软件将更将轻松的迁移到私有云和混合云上。
O'Day表示"随着企业向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转移,独立软件开发商将意识到云应用软件市场的快速崛起。这种新兴市场将推动独立软件开发商求助云计算提供商通过云应用编程接口来交付他们的解决方案,最终赋予独立软件开发商云的职能"。O'Day相信独立软件开发商将开发出为私有云和公有云体系架构之间的工作负载自动化和管理奠定基础的应用编程接口。
还有个问题就是扩展性。思科系统公司的Tucker表示"大家对云计算很大的一个误解就是应用软件在你将其放在云上后就能自动扩展。而事实上尽管某些平台即服务产品和框架确实能提供自动扩展的能力,但总的来说,多数应用软件必须针对扩展进行构建才行。在云计算环境中,应用软件可以配置他们自己的资源,因此正确架构的应用软件既能向上升级,也能向下兼容,但是这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
云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应用软件设计和消费的模式。随着云的逐渐成熟,找到遗留应用软件的症结所在将加快用户对云计算的接受。那些错失云机会的厂商有望将他们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将应用软件迁移到云上并确保这些应用软件的扩展性。
#p#
5)应用软件也开始移动化
影响云发展最大也是最麻烦的一个障碍就是安全性。在数据需要随时随地可以访问的世界里,传统安全工具已经没有用武之地。这种质疑也是针对WiFi的。IT部门该如何控制突破了防火墙限制的网络呢?
答案并不困难。只要采取了措施得当的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WiFi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有趣的是,某些早期的企业级WiFi新兴企业,比如BlueSocket和Newbury Networks (现在归于Juniper旗下)就能通过角色甚至物理定位来提供更加强大的安全防护和访问限制。
通过SecureAuth和Symplified等公司提供的云访问和身份验证协议能让云为高级安全作为准备,并帮助WiFi成长为企业级技术吗?
云软件公司CloudSoft的首席执行官邓肯.约翰斯顿.沃特就持这种观点。根据约翰斯顿.沃特的说法"智能应用软件的灵活性是拓宽云接受范围的关键"。
约翰斯顿.沃特表示"智能应用软件的灵活性能将交易应用软件逻辑分解为更加细化的组成部分,一旦配置完成,就能在协议的指导下完成动态迁移,自动优化和监控云基础架构的使用--并且这么做还无需中断或者更改任何服务"。
这听起来不错,但是只有你增加组合拳出击才能解除大部分首席安全官们对云计算的担忧。
"当计算中包含敏感数据时,企业用户可能会对应用软件运行的位置有所要求(比如在那个国家内使用)。因此开发人员研制出确保地理位置安全性的系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当隐私保护法规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系统需要自动满足内部和外部的法规要求"约翰斯顿.沃特表示。
云的地理定位远比WiFi要困难的多。十年前,IT管理者就担心WiFi的信号会传播到其他他们需要出手干预的区域。有了以云为基础的体系架构,首席信息官们目前担心的不仅是有风险的地理位置,比如机场里未经加密的公共WiFi网络,而且还要为全世界最终用户的安全担心。
至于本文中提到的其他问题在2011年未见得能得到解决。虽然随着云越来越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这些都是企业用户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网站标题:略显迟到但不失敏锐2011年五大云计算猜想
文章网址:http://www.mswzjz.cn/qtweb/news46/438196.html
攀枝花网站建设、攀枝花网站运维推广公司-贝锐智能,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络营销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贝锐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