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中,返回错误通过errno.h中的错误代码来表示,比如0代表No error,也就是没有错误;2代表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也就是找不到指定路径的文件或文件夹;5代表Input/Output error,表示输入或输出出现了错误...
而在我们最爱的Golang中,有这样一个饱受争议的error类型,它不是一个整数,而是一个接口。
package main
import (
"errors"
"fmt"
)
type name struct {
error string
}
func (n *name) Error() string {
return fmt.Sprintf("%s : ...", n.error)
}
func main() {
err := judge(11)
//err := judge(1)
//err := judge(6)
fmt.Println(err)
}
func judge(num int) error {
if num > 5 && num < 10 {
return errors.New("这个数字大于5了..")
}
if num >= 10 {
return fmt.Errorf("%d大于或等于10了...", num)
}
return &name{error: "hello"}
}
这是三种可以作为error返回值的方式。errors.New()创建出来的error类型其实是errorString结构体。
// src/errors/errors.go
// New returns an error that formats as the given text.
// Each call to New returns a distinct error value even if the text is identical.
func New(text string) error {
return &errorString{text}
}
// errorString is a trivial implementation of error.
type errorString struct {
s string
}
func (e *errorString) Error() string {
return e.s
}
所以我们创建的结构体name其实和errors.New()底层的形式是基本一样的。
而使用的fmt.Errorf其实是先将字符串格式化然后再调用errors.New()。
在Go中,设计者从语言层面要求人们需要明确地处理遇到的错误,但是因此导致的问题也十分明显,使用Go语言编写的代码中err
会到处都是,不过优秀的IDE——Goland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使用Goland能够将err!=nil
这段判断和处理压缩,不再干扰代码的阅读。
我本人是不太喜欢Java的try-catch机制,可能是不太会用,Go语言官方提到try-catch会让代码变得比较混乱,很多程序员会胡乱catch异常,导致错误处理比较冗长。
而Go语言通过多返回值机制,让返回错误变得很简单,并且提供panic和error两种机制,感觉这种机制更有优势,也看起来更简洁。
煎鱼大佬之前有博客谈到了Go社区中关于Go错误处理的新议题,大家想了解的可以看看:
其实之前Go社区中出现过多种关于错误处理的新议题,但是都没有被采纳...
比如为了判断err == io.EOF就得引入io包,这是标准库的包还能接受,如果是第三方库的包,并且使用“哨兵错误”,很容易导致循环引用的问题。
虽然这种错误比“哨兵错误”要好,它可以捕获更多关于错误的上下文信息,比如出错的行数等其他字段信息。但是又不可避免地在定义错误和使用错误的包之间形成依赖关系,又容易导致循环引用的问题。
func f() error{
sentence,err := say.Hello()
if err != nil{
return err
}
// ...
}
上面这种写法是不是我们经常会用到?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判断err是否为空,不为空,代表有错误,就直接返回错误,否则就继续执行后面的流程。
作为程序执行者,你没有能力看到程序错误的内部信息,只能知道程序有错或者没有错误。这种错误处理作为一种调试辅助手段还是不错的。
第三方库github.com/pkg/errors可以输出错误堆栈,并且使用起来很简单,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 Wrap annotates cause with a message.
func Wrap(cause error, message string) error
// Cause unwraps an annotated error.
func Cause(err error) error
下面来介绍Wrap和Cause的使用样例:
func ReadFile(path string) ([]byte, error) {
f, err := os.Open(path)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ors.Wrap(err, "open failed")
}
defer f.Close()
buf, err := ioutil.ReadAll(f)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ors.Wrap(err, "read failed")
}
return buf, nil
}
func ReadConfig() ([]byte, error) {
home := os.Getenv("HOME")
config, err := ReadFile(filepath.Join(home, ".settings.xml"))
return config, errors.Wrap(err, "could not read config")
}
func main() {
_, err := ReadConfig()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os.Exit(1)
}
}
如果ReadConfig()执行失败,就会得到下面这一行十分美观的报错:
could not read config: open failed: open /Users/dfc/.settings.xml: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而如果用fmt.Printf和%+v格式来输出就能看到更清晰、更有层次的错误堆栈:
func main() {
_, err := ReadConfig()
if err != nil {
fmt.Printf("%+v",err)
os.Exit(1)
}
}
图片
然后我们再来看Cause的使用。
type temporary interface{
Temporary() bool
}
// IsTemporary returns true if err is temporary.
func IsTemporary(err error) bool {
te, ok := errors.Cause(err).(temporary)
return ok && te.Temporary()
}
当需要检查一个错误与一个特定的值或类型时。比如此处,先用Cause取出错误,做断言,最后调用Temporary(),如果断言失败,ok就会是false,就不会调用右边的Temporary()去执行。
如果 && 运算符左侧的子表达式为 false,则不会检查右侧的表达式。因为只要有一个子表达式为 false,则整个表达式都为 false,所以再检查剩余的表达式会浪费 CPU 时间。这被称为短路评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程序员升级打怪之旅」,作者「 丘山子&王中阳Go」,可以通过以下二维码关注。
转载本文请联系「 程序员升级打怪之旅」公众号。
当前文章:聊聊Golang饱受争议的Error
文章位置:http://www.mswzjz.cn/qtweb/news42/368392.html
攀枝花网站建设、攀枝花网站运维推广公司-贝锐智能,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络营销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贝锐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