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的衰落

[[88448]]

公司主营业务:网站设计、网站建设、移动网站开发等业务。帮助企业客户真正实现互联网宣传,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创新互联是一支青春激扬、勤奋敬业、活力青春激扬、勤奋敬业、活力澎湃、和谐高效的团队。公司秉承以“开放、自由、严谨、自律”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感谢他们对我们的高要求,感谢他们从不同领域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让我们激情的团队有机会用头脑与智慧不断的给客户带来惊喜。创新互联推出钦州免费做网站回馈大家。

维基百科,是世界上点阅量第六大的网站,但是却与其他前十名的网站的运行方式完全不同。维基百科并不是由一个复杂的机构或公司运营的,而是由一群无领导的志愿者、以匿名的方式聚在一起添砖加瓦构成的一个公司。维基百科很少尝试来吸引用户进入网站,在过去的 10 年里,它的网页几乎没有变化,单单维基百科英文页面每个月就有 100 亿次的访问量。当一个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登上维基百科的目录,比如说波士顿爆炸事件,几乎每分钟都会有最新的消息、内容添加到该词条下,而且因为当时并没有在场记者可以为媒体提供信息,所有当时绝大多数媒体都是引用的维基百科的内容。而且当用户在 Google 或者用 Siri 问问题的时候,维基百科总是第一个出来把答案直白地告诉用户。

然而现在,维基百科在实现以前的目标“编纂人类所有的知识”时却遇到了问题。因为维基百科的内容全都是志愿者手工添加,从 2007 年开始就出现了各种恶作剧、故意弄错历史以及信息被恶意篡改等事情。因为这些不配合的志愿者,维基百科的条目质量逐渐下降。而且维基百科的志愿者编辑百科条目时有偏好,比如说《口袋妖怪》和 AV 女星等的条目都非常完整、内容详实,但是女性作家或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相关内容却非常稀少,寥寥数语。有些权威条目的解释更是让人难懂。维基百科自认为是整个百科最核心的 1000 条内容,其内容获得的评分不及维基百科的中等水平。

造成这种原因并不难懂。维基百科的运营非常松散,有约 90% 的志愿者是男性,新加入的志愿者“宽进宽出”。越来越多的无组织无纪律的志愿者的加入,正在加速维基百科的陨落。

维基媒体基金会,这一拥有 187 名员工的非营利机构为维基百科提供法律、技术支持,也正在面临救亡的任务。基金会无法下令改变整个维基百科志愿者社区的运行方式,只能通过调整网站和软件的方式,试图将维基百科拉回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基金会将在未来几年改变网站。“维基百科的网站是 2001 年创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落伍。我们决定让维基百科追上时代的步伐。”维基百科执行总监 Sue Gardner 这么说。她和维基百科创始人 Jimmy Wales 决定让维基百科坐上时间机器,从 2001 年穿越到现代。Jimmy 说,维基百科需要吸引一批人来实现这个目标,“最大的问题就是编者的多样性,急需一批能马上工作的话题编者。”

这能否实现取决于能不能找到足够的人来相信在线协同工作可以实现维基百科最初的目标,即“编纂人类所有的知识”。这次尝试对于维基百科来说至关重要;维基媒体的此举将直接影响到那些从来不看他们所列出的文献和树木的编者和学生们。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人或直接或间接地使用维基百科的服务。与此同时,维基百科也因为它的强大而消灭了市场上的竞争对手,Google 搜索第一结果就是维基百科的内容。2009 年,微软公司放弃了 Encarta 百科。而“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每年会向用户收取 70 美元,而用户却只能在线浏览 12 万条内容,而且免费的条目还会带有条幅广告和弹出广告。

[[88449]]

来者有拒

2001 年,维基百科诞生,维基百科并非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Wales,一个从商人转型的互联网创业者和 Larry Sanger,一个刚毕业的哲学博士,创办了 Nupedia 这个由专家提供内容的免费百科全书。但是一年之后,Nupedia 只有 13 个词条。于是两人转变思路,创办了维基百科,让所有人都可以来创建、编辑百科条目,新词条数量迅速增加。

当他们看到人们热情地参与到百科条目的编纂过程中了来,Wales 和 Sangers 很快就把维基百科当成了主营业务。2002 年年底,维基百科已经有超过 2 万条以 18 种语言编写的百科条目,增速惊人。2003 年,Wales 成立了维基媒体基金会,用来运行维基百科的基金会和软件,并从社会获取赞助。通过让维基百科会员来编纂百科内容,维基百科的规模越来越大。虽然没有传统机构的支持,他们依旧开发出了复杂的工作流程、编纂维护引导手册。在整个社区中,唯一的阶级区分就是有特批的管理员,他们拥有删除内容和封禁编者的权利。(目前英文维基百科有 635 个管理员)

维基百科这一项目听起来很可笑、很震惊。维基百科并没有按照传统百科权威、全面、完整、启蒙的文化期待来编纂百科全书,它放弃了人们延续了多年的编纂方法。传统的百科全书由选自高智商的上层社会的人组成意见委员会,担任编者和作者,他们选出人们值得了解的内容,然后创建必要的条目。维基百科的编纂方法也不适合专家来提供权威内容,因为专家提供的内容可能会在几分钟后被其他人改掉。维基百科则希望条目越来越多,越多越好。

维基百科的目标实现的飞快,到了 2005 年,光英文百科条目就有 75 万条,其火爆程度迅速波及媒体,并且影响到了每个人的生活。就在那是维基百科的无领导成员们也达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给维基百科带来了麻烦。2006 年的一天,维基媒体基金会成员发现,维基百科已经越来越脱离他们的管理了。维基百科的成员数量越来越多(好的坏的都有),想让他们都按照维基百科的章程来做事几乎不可能。因为维基百科的高度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匿名编纂条目,有些编者的修改完全就是恶作剧。例如有人会恶意创建了一个子虚乌有的事件来诽谤记者约翰•席根塔勒,人们也可以认识到众包编纂百科的问题。

[[88450]]

但是那些经历了维基百科成长的人,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感想是复杂的。最活跃的那批志愿者开发出了新的编纂工具和工作流程,用来遏制恶意编者。他们开发出软件来让人们选出恶意内容或者内容是否通过。他们为条目设置还原点,如果发现错误可以立即将条目还原回去,并且还能对恶意编者发送警告信息。

但是新问题又产生了。搞恶作剧的人越来越多,诽谤、恶意中伤的事情不再常见。到目前为止,英文维基百科已经有 440 万条内容,全世界 286 种语言一共有 2310 万条百科词条。但是愈加严苛的规则和怀疑的氛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新加入的编者在编辑完第一条内容之后就选择离开。高效但是不人性化的编纂工具没有给编者带来乐趣。2007 年,英语维基百科活跃编者数量曾高达 51000 名,但是从此之后便开始下滑,到目前为止只剩下了 31000 名。

明尼苏达大学的学生 Halfaker 说:“我将 2007 年到现在看作是维基百科的衰落期。维基百科在招募新编者上好像遇到了问题。”Halfaker 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员工,今年他出版了一本书详细地阐述了这个问题。

Halfaker 的研究汇集了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华盛顿大学的学生和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分析维基百科的公共活跃数据来绘制数字表格。他们发现,从 2007 年开始,新编者编写第一个词条被删除的比例开始提高;同期,机器自动删除的内容比例也比人工删除的比例多。就这样,新加入的维基百科成员/编者两个月之后继续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少。

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调查人员建议修改维基百科的目标“一本任何人都能参与编纂的百科全书”成“一本任何人都能理解、能体现社交本质、避免半自动化编纂失败、但却让所有人有能力和时间来志愿贡献词条的百科全书”。

因为维基百科已经开始遇到编者不足的问题,所以维基百科出现了技术性的偏向和男性主导主题的趋势。在 2011 年,研究人员发现女性编者编纂的词条大多是女性喜欢的内容,而且比男性编者和男女合作编纂的内容要短。牛津大学 2011 年的研究发现,维基百科中所有标记地点的条目大都位于欧洲或北美,就连南极洲所拥有的条目都比非洲的任何一个国家多。

[[88451]]

#p#

升级

当问及编者数量下滑的问题时,Gardner 认真解释了这一现象只是提前预警而已,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表明这一现象在伤害维基百科。但是 Gardner 承认维基百科现在需要帮助。Gardner 曾在 CBC 电台工作过,她知道,当有重大事件在清晨发生的时候,仅靠几个老员工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让新来的、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员工担起重任。“维基百科现在就缺足够的新鲜力量。”

2012 年,Gardner 组建了 2 个团队(成长和核心团队)来尝试逆转维基百科衰落的趋势。研究人员、软件工程师和设计人员想到的一个方法就是在词条中加入“感谢”按钮,与 Facebook 的“赞”异曲同工。从 2012 年 5 月开始,编者可以点按“感谢”按钮来快速感谢词条贡献者。这是维基百科首次以工具的形式来感谢每个人对词条的贡献,以前在页面上只能给编者提供负面反馈。他们想出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让新加入的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复制粘贴文档等,好让新人在正式工作前能获得足够的自信。

虽然这些看起来是很小的变化,但是却可以让整个编者社区为维基百科带来巨大的变化。可以明确地看到,这种方法比向编者提供复杂、难懂的编辑指导手册更有效。

从维基百科创建以来,编者就得使用 wikitext 标记文本来编辑词条。下面是以这种文本格式编写的《美国》词条下的第一句话: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A”’ or ”’U.S.A.”’),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United States”’ (”’US”’ or ”’U.S.”’) and ”’America”’, is a [[federal republic]]{{cite book |title=The New York Times Guide to Essential Knowledge, Second Edition: A Desk Reference for the Curious Mind |year=2007 |publisher=St. Martin’s Press |isbn=978-0312376598 |page=632}}{{cite book|last=Onuf|first=Peter S.|title=The Origins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Jurisdictional Controvers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1775–1787|year=1983|publisher=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location= Philadelphia |isbn=978-0812211672}}consisting of 50 [[U.S. state|states]] and a [[Federal district (United States)|federal district]].
 

经过多年的发展,维基媒体基金会终于发布了可视化的编辑器,编者不用再忍受这种乱七八糟的 wikitext 文本格式,用上了“所见即所得”的功能。这一功能在去年 7 月上线测试,很快就会成为维基百科的永久性功能。

既然维基百科所有人都可以编辑,有人就认为这种方法浪费时间。Gardner 则认为这是那些“自以为是”、“爱挑剔”、“智商优越感”的人不愿意接受可视化编辑器带来的变化的说辞而已。

基金会发布可视化编辑器之后,维基百科的编者们很快站了起来反对这个工具,发现了软件中的许多 bug。今年 9 月,经过社区投票表决,新的可视化编辑器从默认选项上换了下来。基金会一开始拒绝编者的建议,突然一位由社区选出的管理员发布了一段代码将可视化编辑器隐藏后,基金会才做出了让步。结果变成了,原本想帮助新编者的工具对新编者不可见了,除非通过账户设置将其调出来,否则默认的编辑界面还是 wikitext。

许多反对可视化编辑器的人并不认为这种工具能帮助维基百科。“我不觉得这是基金会寻求的良药,”Oliver Moran 这样说。Moran 在 2004 年加入维基百科,编纂了上千词条,目前是社区顶级管理员。他赞同 wikitext 让不少人很难上手,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体现维基百科群策群力的本质,未能肯定别人对百科的贡献。

当问及维基百科真正的问题时,Moran 说到了编者贡献内容时的规则和操作指南,它太复杂难懂了。文件太长、太复杂,“这才是真正的障碍:政策太烂。”但是因为这些内容对维基百科长久以来贡献太大,任何修改都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使得所有志愿者都得在这些内容的指导下进行贡献内容。

这并不是说维基百科编者们不同意基金会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但是草根阶级的好意总是淹没在社区无意义的争论里,起不到作用。

2012 年 7 月,部分编者创建了一个 WikiProject Editor Retention(维基项目编者保留)的页面来供所有人头脑风暴想出帮助新编者快速上手,创建社区和谐、有爱的氛围。但现在编者们讨论的最多的就是“管理员恃强凌弱”、“维基媒体里都是傻 X”等内容。

为了公众

尽管维基百科的活跃编者数量下降了,但是新增的词条数量和词条长度却增加了。也就意味着,留下来的志愿者更愿意多做些事,Gardner 说她可以感受到这种作用:“这很有趣,编者社区出现了多干活的趋势。”2011 年的维基媒体基金会问卷调查显示,要想成为活跃编者就必须满足一定量的志愿编辑时间。调查的 5200 人中,有 50% 的人每天花 1 小时来编纂词条,有 20% 的人每天花 3 个小时以上来编辑维基百科。维基百科的防滥用系统也有效地阻挡了恶作剧的发生。

当提到词条的质量问题,所有参与到维基百科词条编纂的人都会说:“有待提高”。但是这样的回答并不影响内容的使用。Google 搜索引擎把维基百科的内容当成是事实来回答用户的检索,苹果的 Siri 则直接将其作为答案来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维基百科提供的内容似乎是权威的。Google 用户有时也会反馈不准确信息,但是过程繁琐,而且错误信息是报送给 Google 而非维基百科。

Jimmy Wales 现在只是一名经常来维基百科和基金会而且有影响力的编者,他不觉得上面的问题会让维基百科变坏。但是他认为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新编者加入的话,维基百科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他说:“当你看《USB 标准》词条时,可以体会到维基百科编者社区中科技人员的实力,但是如果你点开一个社会学研究名人的词条,或者是伊丽莎白的诗,词条中的内容就很少,质量也很差。只有让社区编者多样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Wales 希望可视化编辑器能够吸引更多专业的能人来提供更多词条,“比如一些不是电脑专业的 Geek 们”。但是他承认这样做可能会否定维基百科群策群力的本质。

[[88452]]

确实,文化方面大的动向可能会给维基百科带来更多的受众。纽约大学互动通讯专业教授 Clay Shirky 说:“商业网站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读者可能更愿意去商业网站,而非区开源、自治、众包的维基百科查看内容。”Shirky 曾经在过去十年大力支持由陌生人完成一件大事的活动,维基百科就是他支持的一种。他指出,现在人在社交网站、网络游戏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多,用来学习维基百科词条编辑的时间也就相应的缩短。“Facebook 也算是一种分享文化,但是跟维基百科不同,Facebook 聚合内容,维基百科协同作业。”

Gardner 赞同“现在的网络对自治合作机构工作存在恶意”。“我们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在少数网站上,我们需要更多公众在线空间。”Gardner 将在今年年底从维基媒体基金会离职,寻找其他项目去做。她说,即便维基百科存在这些问题,维基百科依旧是网络公民免费的游乐场,永远不会消失。

维基百科永远不会消失。维基媒体基金会每年都可以从公众手里得到 400-4500 万美元的捐助款项,而且加上维基百科没有竞争对手,网页开发者将会继续为维基百科内容服务,普通人也将继续依赖维基百科提供的信息。

但是维基百科很有可能无法实现“编纂所有人类知识”的目标了。维基百科社区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系统、资源和文化氛围,它所提供的众包百科编纂方式十分有价值但也可能是毁灭性的,但这个社区阻止了新编者加入来完成“编纂所有人类知识”的目标。也许我们对于网络公民能使知识大众化、民主化报了太大的希望。今天的维基百科,即便大部分词条的质量只能说是中低档水平,却依旧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百科全书。

英文原文:TechnologyReview

译文链接:http://tech2ipo.com/62028

文章名称:维基百科的衰落
分享URL:http://www.mswzjz.cn/qtweb/news11/22561.html

攀枝花网站建设、攀枝花网站运维推广公司-贝锐智能,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络营销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贝锐智能